常聽人說「自己人,不必客氣」。似乎意謂著和自己較親密的人,就可以直率說話,不必注意說話的禮貌。因此很多人在工作場合說話得體有禮,但一回到家就把說話禮貌連同外套一起脫下,對家人說話反而粗魯無禮。
有一次我和先生通電話,請先生到學校一樓的教務處等我一下,並向他解釋我遲到的原因,請他見諒。掛完電話後,一位在旁的同事問我號:「你確定你是和你老公說話嗎?」「怎麼了?」我問。她說:「也太禮貌了吧?自已人也需要說「請 謝謝嗎 對不起嗎?」
對自已人就不必說「請 謝謝 對不起」嗎?這真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如果這些話語可以承載我們真心的愛、感激與歉悔,是語言中的珍珠。那麼為什麼只把這美麗的珍珠給別人而不傳給你最親愛的家人呢?
事實上,作者Bubu說:「家人講話應該更溫柔友善。好的語言態度代表的並不是距離,造成距離的是不夠真誠的談話用心與無法深入的談話內容。」點醒了一般人常見的迷思。
依據習慣領域的相互回應人類通性來說,如果我們用好的語言告訴孩子你所做的一切、你的所思所感,有一天,孩子也會用同樣的方式跟你分享他的人生。當一家人用軟言愛語彼此鼓勵打氣,分享生活中的體會和人生經歷,這樣的家庭多麼幸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