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爸爸的故事~長得不一樣的雙胞胎 

長得不一樣的雙胞胎

我的爸爸有一位雙胞胎弟弟,他們兩個長得非常像,連聲音也是。小時候叔叔來我們家時,我常常誤認為是爸爸。

但奇怪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長得越來越不像。爸爸笑口常開,像個彌勒佛,是個人人喜歡的老可愛。叔叔表情嚴肅,臉上很少出現笑容,不像爸爸那麼慈祥樂觀。



這讓我想到一個故事:

林肯總統曾面試一位新員工,後來他沒錄取那位應徵者。幕僚問他原因,他說:「我不喜歡他的長相!」幕僚不理解,又問:「難道一個人天生長得不好看,也是他的錯嗎?」 林肯回答:「一個人四十歲以前的臉是父母決定的,但四十歲以後的臉應是自己決定的。一個人要為自己四十歲以後的長相負責。」

原來人的相貌是會改變的,會由著個性、環境而改變。四十歲以前的長相指的是於父母親給你的五官面貌及膚色;四十歲以後的長相則包括了氣質、光采及眼神流露的感受。快樂善良的人自然慈眉善目,悲觀愛計較的人必定愁容滿面,凶殘貪心的人則面露惡光,這也就是「相由心生」的道理。


爸爸說他和叔叔雖是雙胞胎,但個性不同。爸爸很溫和,很少發脾氣。他說:「以前剛開始學施禾(插秧),插得不整齊,你阿公就大聲斥罵:『插個什麼秧?歪七扭八的號!怎麼那麼笨,文的不行,武的也不會。』爸爸雖然難過,但一句話都沒有回,他心裡想爸爸也是為我好,希望我進步。但叔叔就不同了,他會和阿公爭吵,直接頂回去,讓阿公更生氣。

爸爸很重視孩子的教育,再窮也要讓孩子讀書;叔叔則比較希望孩子趕快工作為家中賺錢。爸爸很樂觀,凡事喜歡看好的一面,不喜歡和人計較,他總是告訴我們家和萬事興,說家庭的和諧很重要;叔叔則似乎重視金錢甚於家庭,和嬸嬸的關係並不是很好。

爸爸很感恩老天爺,讓他擁有一個幸福的大家庭,對於老化引起的病痛也坦然接受。而叔叔似乎就沒有這樣達觀自在了。

因為這些不同,他們的長相也真的越來越不同了。


所以,年老時的長相,彷彿時一生的成績單。你的人生過得好不好?你的相貌會公佈答案。我希望我80歲時,很多人會說我長得很好看。



2013年11月9日 星期六

吸引幸福的說話習慣(之二)自己人別客氣?

常聽人說「自己人,不必客氣」。似乎意謂著和自己較親密的人,就可以直率說話,不必注意說話的禮貌。因此很多人在工作場合說話得體有禮,但一回到家就把說話禮貌連同外套一起脫下,對家人說話反而粗魯無禮。

有一次我和先生通電話,請先生到學校一樓的教務處等我一下,並向他解釋我遲到的原因,請他見諒。掛完電話後,一位在旁的同事問我號:「你確定你是和你老公說話嗎?」「怎麼了?」我問。她說:「也太禮貌了吧?自已人也需要說「請 謝謝嗎 對不起嗎?」
對自已人就不必說「請  謝謝  對不起」嗎?這真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如果這些話語可以承載我們真心的愛、感激與歉悔,是語言中的珍珠。那麼為什麼只把這美麗的珍珠給別人而不傳給你最親愛的家人呢?
事實上,作者Bubu說:「家人講話應該更溫柔友善。好的語言態度代表的並不是距離,造成距離的是不夠真誠的談話用心與無法深入的談話內容。」點醒了一般人常見的迷思。

依據習慣領域的相互回應人類通性來說,如果我們用好的語言告訴孩子你所做的一切、你的所思所感,有一天,孩子也會用同樣的方式跟你分享他的人生。當一家人用軟言愛語彼此鼓勵打氣,分享生活中的體會和人生經歷,這樣的家庭多麼幸福!


2013年9月22日 星期日

吸引幸福的說話習慣(之一)

我從小受父母師長疼愛,結婚後雖然不擅家務,拙於廚藝,却也頗得公婆喜歡,總說我是孝順媳婦,讓我十分汗顏。我一直不懂相貌普通、身材矮小、粗枝大葉的我怎麼這麼幸運,總是能遇見喜歡我、照顧我的長輩?是我命好?前世有修嗎?這個問題一直到去年我在美國生活一年,才找到了可能的答案。

2011年,我有幸接受國科會及學校經費補助到美國德州的拉瑪大學擔任訪問學者一年。在人生地不熟、語言不精、飲食不慣的情況下,我們一家四口却總覺得非常幸福。於是我開始尋找可能的幸福原因,發現「說話習慣」可能是一個重要因素。




剛到美國時,我們全家住在一位教授家,我發現這位教授非常善於正面說話及讚美別人。例如她在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後,她的先生總會熱情的問:「親愛的,今天過得好嗎?」而她總是正向且充滿笑意的回答:「太棒了,今天是很美好的一天!」即便當天很累,有些事不太順利,她也笑著回答:「今天很美好,我們做了很多努力,而且做得不錯!」




我還認識一位專門教外國學生英語的教授Bob,他非常了解亞洲文化,對學生很有耐心。當我向師母說,Bob真是一位很棒的英語教授時,師母居然放下了她手邊原有的工作,轉身微笑看著我,然後認真的點著頭說:「是的,他的確是非常棒的英語教授。」對於她如此大方地接受別人對丈夫的稱讚,並且真心的欣賞讚美自己的丈夫,我感到很訝異,如果台灣人應該會說,還好啦,沒有啦之類的謙虛之詞。Bob在旁聽完後,笑得好幸福呢!

在這樣正面說話和充滿著真心讚美的語言環境中,我們每天都開開心心地享受工作和生活。再加上我們的英語能力不夠好,沒有人會找我們談八卦、聊是非,也沒有人對我們抱怨東、批評西,可說天天不聞惡語,難怪我們總覺得心情平靜而幸福。




原來,說話習慣和幸福感居然關係如此密切。我雖然不擅家事與生活料理,但朋友的確都說我是個喜歡說好話,很容易真心欣賞感謝別人的人。我想,或許就是這樣的個性,讓我容易遇到疼愛我的長輩與貴人,總覺得自己很幸運而且很幸福。

謝謝文殊蘭帶來的驚豔!






家中多年前曾買過一顆種在水中的綠色植物,我們一直稱它為水仙。

因為前年要出國一年就把它種在土裡,請朋友照顧。

回來後,它長得好大,好像海邊的大型綠色植物。
它長得很綠,也很霸氣,種它的花器越來越顯得侷促。
我每兩天就幫它澆水,滿喜歡它帶來的綠意。

兩個星期前,它長了一株帶有花苞的莖。


它真的會開花嗎?大概就算開花也是很樸素吧?我想。


沒想到,花苞裡有20枝小花苞,當第一個小花苞綻放時,
我才知道它這麼美!



接著第二個  第三個花苞也都開了!最後外圍的10朵小花苞都開了,
圍成一個美麗的圓,還有淡淡的清香。





接著換內圈的花苞了!可惜外圍的花也很快凋謝。



這整個過程大約是10天,我們經歷了含苞待放的期待,初綻放的清純月愛及盛開時的美豔,每天都會到五樓拍下它的變化。

後來我特別回去問賣花的老板娘,她說它叫文殊蘭。

好美的名字,文殊菩薩代表的是智慧。謝謝家中這朵智慧之花,

帶給我這十天的美麗心情。期待我也能在生活中,透過智慧帶給周圍的人美麗心情。






2013年6月21日 星期五

語言的力量

語言的力量

HJ是我在興大通識課的一位學生。他看起來比同儕老成,已有些社會經驗,還 說他晚上在酒店打工。和其他單純的大學生比起來,的確很不一樣。他對我精心設計的活動,不像其他同學那樣樂在其中。有一次我還特別問他,是不是不喜歡我設計的活動,他說他太老了,比較沒心情做這些活動,我只好安慰自己再受歡迎的內容,還是會有人不喜歡的。
不過他每次都準時出席,看起來還滿喜歡上課的樣子。有一次下課後,他向我請假,說下週無法上課。
「為什麼呢?」我問。
 「因為我要幫弟弟打官司」
這麼年輕, 還沒大學畢業,而且又不是讀法律系的,怎麼打官司?
「沒辦法啊!我家只有我可以幫忙了!」
我准了他的假,而且回家後寫了封email祝福他順利!

HJ

阿丹老師先謝謝你這學期在人際關係上的認真參與及出席!
雖然你看起來不像其他學生那麼單純,但阿丹老師仍可以感受到你的真誠和善良,
很喜歡看到你來上課。
祝福你弟弟下週的官司 一切順利, 也祝福你 幸福快樂
很高興識識你!
阿丹老師
https://mail.google.com/mail/u/0/images/cleardot.gif


沒想到學期結束後,我收到他的一封信。
標題是「學生HJ給阿丹老師的感言」
內容是這樣的

 阿丹老師道鑑
        您的信學生看到了。
        首先,很感謝您並不會厭惡學生我,您是老師中的少數,至少學生尚未感受到您的厭惡,希望老師您在教學這條路上能繼續保持您的熱忱必會帶給很多學生歡樂;其二,對於課程我並非不覺得有趣,應當說十分有趣,只是現在的我不太想融入學校生活或與周遭同儕有著太多瓜葛,那會影響到生活的心情,會忘記我對一些人的責任,畢竟我尚未成熟到能夠在享受自我生活的同時又能夠時刻提醒自己所應當扛的責任,我擔心自己會忘記需要我的人,我的生活是為家人而活而不是為自己的。如果我小時候能遇到像您這樣的老師我想我當初就不會如此排斥學校了,希望您別誤會;其三,亦感謝老師對於課程結束之際仍然記得學生的事情,雖然說這對老師可能只是個舉手之勞,然而在現今這滾滾洪流般的社會,又有多少人能肯付出對他人的一點關心,人人但求自保獨愛其身,莫管他人瓦上霜,今日老師的一封信,這樣對學生繼續走在人生道路上就很足夠了。謝謝。敬請 道安。 

收到這封信,我很意外也很開心!還好我並沒有因為他看起來很不像其他學生那樣單純,而對他心存偏見,我還是真心的關懷他 。
這小小的真誠關心,或許可以改變他對老師的觀感呢!

以下是我給他的回信

HJ
很感動收到你的信和鼓勵!
加油!祝福你及你的家人!
但別讓自己太辛苦,家人也是他們生命世界的主人,他們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你不一定要把責任扛下。這樣對家人不一定最好。

阿丹老師


2013年4月2日 星期二

幸福老師的溝通藝術



語言的力量,真的很強。
記得有一次,在海音的佛學讀書會時,曾大哥提到:意念會影響說話,說話影響行為,行為成為習慣,習慣成為命運。
所以學會好好說話,真的非常重要。

曾大哥還提到我們非常有福報,所以這輩子可以當老師,這是一個很好的職業,可以讓自己向上提升。不像他在商業界,很難不貪,聽到他這麼誠實的剖析,大家都忍不住笑了。

真的,能當老師真是福報。我一直很慶幸自己是老師,可以把自己對人生的美好體驗分享給有緣的年輕人。

不過,有時候我也發現有些老師,仗著自己在專業或地位上的強勢,養成了特有的說話風格,值得大家省思。

我從女兒的班級或書上得知很多老師在不知不覺中用了不是很理想的說話方式。
例如:
女兒的數學老師一邊檢查學生的考卷,一邊對瑋成說:「瑋成,你今天怎麼考這麼慘,比美心還低分耶!」下課後美心說:「我好受傷唷!」

柏翔今天特別專心上課,本應好好鼓勵他的,但王老師卻說:「柏翔,你今天是不是吃錯藥了?真是太陽打從西邊出來啊!」

還有更離譜的:「你們是豬唷!有夠白痴,為什麼不會動動腦自己想辦法解決呢?」也有自以為幽默的:「你的大腦很新耶,好像從來沒用過唷!」

這些都還算是理智的言語,至於在生氣時的說話就更恐怖了。這是為什麼當我請大學生分享他們印象最深刻的老師時,超過一半的人會激動地說,他們忘不了的老師,是以前用言語傷害過他們的老師。


我最近接了一個演講,要談「特教老師的溝通藝術」。在溝通理論上提到人與人的溝通有所謂的「路障」,會阻礙彼此的關係,例如「批評、評價式讚美、取笑、威脅、說教…」等。但這些卻是很多老師很習慣使用的方式。

你聽見過老師說過的最溫暖話語是什麼?你聽見過老師說過最傷人的話語是什麼?歡迎與我分享唷!




2013年2月8日 星期五

想念的日語課


幸福的日語課




去年九月,我開始學日語。
老師是我的媽媽。媽媽小時候接受過六年日本教育,是第一名畢業的優等生,老師們都很喜歡她。只要一提起她的小學時光,媽媽的眼睛就會亮了起來,只要一說起日語,她好像年輕了廿歲。

媽媽已經八十四歲了,經常因為頭暈、胸悶、失眠而四處求助醫生。她常常抱怨這裡疼痛、那裡不舒服,也常常訴說自己身為長媳,連生五個女兒後被家族親戚冷嘲熱諷的委屈。我們只能耐心傾聽,不知如何是好?打電話給她後,常常感染她的痛苦,也跟著感到難過。
有一天,當她在電話中又唉聲嘆氣時,我不知道該如何安慰她,就脫口而出一句在日劇上學到的日語:「歐卡桑,甘巴爹唷!」,媽媽居然笑了,還用日語回答:「我會加油!」


從這天開始,每天早上上班前,我就會打電話給媽媽,請她教我簡單的日語,開啟了我的遠距電話日語課。媽媽的身體仍然不舒服,但她總是打起精神上這15分鐘左右的日語課。上課的方式完全依照學生的需求,我想要學什麼,老師就教什麼,非常有彈性,從日語的數字、字母、顏色、時間概念等基本語詞,到日常生活對話都是上課的內容。
有一天,我問媽媽,日語的「我愛你」怎麼說?媽媽想了一下,教了我一句:「哇答係(),阿娜答(),斯濟唷(喜歡或愛)!」從此,每天掛電話前,我都會大聲地向媽媽說:「歐卡桑,哇答係,阿娜答,斯濟唷!」,媽媽也都會開心地說:「阿里呀豆!」 日語課成了我們母女的甜蜜時光,也是媽媽的止痛劑。


十一月初,媽媽的雙腳嚴重腫脹,甚至無法行走,醫生開了些藥,卻也幫助不大,媽媽還是很不舒服、連接電話的力氣都沒有,日語課就這樣停了好幾天。有一天媽媽似乎好了一些,在電話中我們又開始了簡單的日語對話,掛電話前我還是照例對她說:「媽媽我愛你!」,媽媽的聲音雖然微弱,但充滿笑意的對我說:「謝謝!」這讓我一整天都很開心,我想媽媽應該會慢慢好起來,等她再好些,我要請媽媽帶我去日本沖繩進行戶外教學,驗收我們的日語學習成果。


但是第二天清晨,就接到媽媽因心臟衰竭辭世的惡耗。那句:「媽媽我愛你」成了我最後對媽媽說的話;而那句滿懷笑意的「謝謝!」是媽媽給我的最後回答。
在面對喪母的哀慟過程中,想到我們最後的對話如此美好、充滿愛與感謝,讓我少了些遺憾,多了些甜蜜幸福。好慶幸自己能及時讓媽媽知道我愛她。

好想念媽媽的日語課,真想再親口告訴她,「歐卡桑,您是一級棒的日語老師!」